寻古探“宝”——由一次散步引发的话题......

2018/4/18 11:08:58

摘要: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不谋而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中我会关注到每个孩子,捕捉孩子的每一次的突发奇想,追随孩子的兴趣点,使得不同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关键词:兴趣点追随探索尝试

正文:

陶行知先生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

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诚如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幼儿的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场景一:操场觅宝

午餐后的散步在期待和欢呼声中欣然而至,孩子们手拉着手,跳着蹦着,自由自在地聊聊天。“快来看呀,我发现了宝石。”婷婷一边捡着地上的塑胶小粒,一边大叫起来,叫喊声打破了原有的和谐与安静。“是宝石还是不是宝石?”,一下子在同伴间砸开了锅,他们讨论着这个有趣的话题。小丁慢吞吞地说道:“我妈妈的店里有好多宝石呢,都会发光的,这不是宝石。”“你能带我们到你妈妈店里去看看吗?”好几个孩子围着小丁,他暗暗窃喜之余欣然说道:“当然可以”。可是,妈妈的宝石店在南禅寺,离我们幼儿园还有好长的路呀,怎么去呢?“去”的问题,成为孩子们新的话题。

评析:小小的塑胶粒引起了孩子们对于有关“宝石”的话题,给幼儿创设感受体验的探索机会,使他们在愉快的互动中成为主动地探索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学习中。

场景二:出行方法

“怎么去呢?”新的问题摆在了几个孩子面前。他们商量着前往南禅寺的出行方法。住在地铁旁的小华决定乘地铁去,双双让妈妈开车去,婷婷选择公交出行。他们相约第二天在南禅寺相见,前往宝石商店。

评析:教师带幼儿走进社会,给予幼儿自我发现的机会,使幼儿更直接、形象地感知“珠宝”的精美,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

场景三:相约南禅

四个好朋友通过不同的出行方式相约来到了南禅寺,准备前往小丁妈妈的珠宝店。

“好多宝石呀,真得会发光!”婷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喊叫,冲向柜台。“快来看呀,这边也是宝石吧?可是它不发光呀!”

“宝石到底发光还是不发光?”这个问题,再次困扰着孩子,一阵兴奋后再次陷入了疑惑!

“阿姨,请问这些是宝石吗?它为什么不发光呀?”小丁妈妈热情的给孩子们讲解。

哦!原来宝石不仅仅是现在妈妈戴的闪闪发光的项链,还有一些是很古老的,没有耀眼光芒的,那也是宝石。“那宝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评析:在参观过程中,幼儿被各种“珠宝”的独特之美深深吸引,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忍不住摸一摸,迫切地问一问。由此可见,“珠宝”这一世界瑰宝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

场景四:刨根问底

周一四个孩子来到幼儿园,把他们的南禅寺之行迫不及待地与班级同伴分享,可是有关“宝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产生了共同的话题。他们商量着……

我也通过家校通,将孩子们议论的话题传递给家长们,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一时间,家校通里也同样的沸腾起来了!有了家长这一坚强的后盾,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二天,孩子们各自带着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有的手拿各种宝石图片;有的是孩子自己制作的图文结合的答案稿;有的是带来一些附有宝石的时尚杂志……他们两个一组、三个一群,议论开了。

评析:家长的参与和支持给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注入了“营养内容”,拓展了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孩子们对“宝石”越发感兴趣,我们也相应的开设了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珠宝坊

妈妈的旗袍:

“给妈妈做的旗袍是先做成旗袍图样再染色?还是先染色等干后在裁剪成旗袍样?”

婷婷想着,只见小瑾小心翼翼的打开手中的染纸作品,轻轻地平铺在卡纸上,“哇塞,太美了,可惜我不会呀?你能教教我吗?”婷婷羡慕中带着丝丝的气馁。“好呀,我教你,一点也不难的。”

小瑾像姐姐般的热心而又耐心的手把手地教着婷婷,“拿上一张餐巾纸,用笔画上旗袍的样式,然后用老师教过的拧染的方法,你可以选择相似色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色彩,我用的是相似色,我觉得这样会更好看的。”旁边的孩子羡慕不已,也纷纷加入染纸的行列,只见一张普通餐巾纸,通过孩子们折、拧、绑,借助于各种颜料和谐搭配,通过角染、边染、套染、拧染等各种浸染方法,一件件古朴而又生动的旗袍呈现眼前。

评析:倾听同伴的想法本身也是一种有意的学习,教师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会交流,从而使其有所收获。

朋友的项链:

说起“宝石“,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闪闪发光,多姿多彩的项链,“我要制作一串漂亮的项链当生日礼物送给好朋友。”小华想想都美美的。“那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呢?”小华将自己的烦恼跟同样准备制作项链的萌萌交流,两个人开始商量起来:染纸?撕纸?还是用……?终于他们达成了共识:用纸浆来制作。

他们从工具架上取来已经制作好的纸浆,取出所需的分量,用搓的方法,将不成形的纸浆搓成大小不一的圆珠,再在圆珠的中间用一次性筷子穿一个孔,最后就是上色了,等各色的自制宝石晾干后,再用绳子串成一串,一个独特的项链完成了。

评析:这种自发的、成功的合作,对于幼儿的心灵而言是最能温温润润地投映到心底的滋养。

公主的皇冠:

“我要给自己做一个镶满宝石的皇冠和两个大大的耳环,让自己成为世上最美的公主。”烨烨边说边捂着嘴偷偷的笑了起来。她开始用纸浆制作她的皇冠,可是没有模具,纸浆很难成型,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她气馁,她一连两天都在研究她皇冠的制作方法。

等到了第三天,她又一次来到这个操作区域,发现操作桌上多了一个制作皇冠的“实物图谱”,她仔细观看着、研究着,“对呀,我会了。”她顿时豁然开朗,双手一拍,大声叫道。在以前利用一次性纸盘制作纸皇冠的基础上,以纸盘的圆环作为模具,再用纸浆在上面塑形,上色,一个与众不同的皇冠就完成了。

皇冠制作成功了,耳环自然是小菜一碟喽。瞧着烨烨臭美的样子,还真是有点感激自己及时雨般的“图谱”。

评析:看的仔细,才能发现问题,及时、准确的帮助,才能使孩子联系原有的经验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做孩子游戏的“好推手”。

场景五:家长参与——鸿山遗址

正当孩子们被有关“宝石”的话题深深吸引之时,也似乎这一话题进入“瓶颈”处时,一位家长的电话就像夜空突然划过的流星似的,“徐老师,听说孩子们最近对“宝石”产生浓浓的兴趣,我来联系,请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幼儿园给孩子们聊聊考古,怎样?”“太好了”我心怀感激的说道。

“考古”一个陌生的名词,对孩子们来说是如此近却又如此远,许煜晟妈妈邀请了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教室,近距离引领孩子走进考古,领略神奇的考古文化。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有关考古文化的知识,考古阿姨运用图片和各种文物实物,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考古,介绍了考古学家现场考古时穿的服饰、携带的工具和如何进行考古等基础知识,还现场展示了一种古时用于温酒的器皿。孩子们在看一看、敲一敲、摸一摸的亲自接触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考古文化的神奇。随后,孩子们组成了“东方幼儿园小小考古队”,在考古阿姨的指导下使用铲子、毛刷等考古工具在幼儿园的玩沙乐园里开展了第一次“寻宝”之旅。当一个个“文物”出生的瞬间,小队员们欢喜不已。活动后,小朋友们却意犹未尽:原来考古是那么有趣呢!

评析:看到各种各样古朴的“宝贝”,孩子们对“宝石”有了更深、更广义的认识了,模拟考古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考古游戏带来的惊喜,再次将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

场景六:讨论活动

“探宝真有趣!我们还要玩探宝游戏。”婷婷说道,“好呀好呀”大家应和着,“可是我们没有宝贝呀!”孩子们又一次陷入了困惑之中。“我们自己做呗!”不知是谁,一句话打破了宁静。“是呀是呀,宝贝其实不难做的,我们可以试试哦!”

“用什么制作宝贝呢?”同样的问题再度困扰孩子们。他们东一句西一句议论开了


栏目导航

首页标题    园本课程    课程游戏化    寻古探“宝”——由一次散步引发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