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安全常相伴

2020/5/20 9:27:30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疫情居家期间,大家也要好好学习各类灾害及消防等事故的知识及防范应对的基本技能哦,共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自我安全防患意识,大手牵小手,共筑平安生活!

常见灾害类型有哪些?

地震、火灾、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暴雨、干旱、龙卷风、雪崩、沙尘暴…

 ■ 地震:俗称地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慢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暴雨、暴雪、冰雪融化等引起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

    ■ 洪涝: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可分为“洪”和“涝”。“洪”是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涝”是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等原因导致的积水成灾。

灾害发生,怎样逃生与防灾减灾?

01.火灾篇

■ 火灾防灾减灾

日常生活中要了解掌握逃生方法,熟悉逃生路线,平时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

熟悉家中的易燃物品,不将易燃物品靠近火源。

■ 火灾逃生指南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不可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若发现外出逃生线路被封,应立即退回室内,用手电筒、呼叫等方式求救;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脱离危险。

火灾发生时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校园和家庭携手共同宣传消防知识,重视安全教育,提升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幼儿的应急自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02.地震篇

■ 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

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积极参加地震灾害应急演练;

地处地震带地区的居民家中应常备应急物品,如手电筒、哨子、逃生绳索、急救药品,便于储存的可供给3天的食物(如压缩饼干)和瓶装饮用水等。

■ 地震中避险原则

室内安全躲避位置包括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远离玻璃或隔墙等易碎物;

室外安全躲避原则包括站立于空旷处,远离可能有重物掉落的建筑物、围墙等地;

避开浓烟,努力呼救,或用硬物敲打门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注意。

地震发生时

自救知识要牢记,遇到地震要镇定。

安全有序往外散,疏散不及快躲避。

被困废墟把嘴捂,救助未到莫着急。

保持体力最重要,坚定信念不动摇。


栏目导航

首页标题    健康宝典    安全相伴    防患于未然,安全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