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撕纸活动中给予幼儿更适宜的指导策略

摘要:

撕纸活动起源于我国民间,正因为它变化无穷,所以最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能使幼儿体验到无穷的乐趣,是幼儿园进行美术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势。撕纸活动能良好地适应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有活动手、脑、眼,加强生活情趣的功能。撕纸活动能锻炼幼儿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和概括能力。从融合各种观察评价的方式来提升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关键词:环境  幼儿教育  撕纸画

撕纸是吸取我国民间印撕工艺而形成的一种撕纸和撕色结合的手工制作活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撕纸也是孩子们智慧的体现。学前儿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多时候通过手来感受并获得感知觉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手间活动,进行表征和再现,比如对物体质地的感知、对音乐感受的律动表演等。撕纸活动是在撕纸的过程中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运动,促进幼儿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通过撕纸必须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调理性。

第一章:加强环境熏陶,引发操作欲望

1.物质环境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思维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指南》也建议我们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撕纸作品,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我们将撕纸作品悬挂或粘贴在幼儿触目可见的地方,给幼儿视觉上的感知和刺激,还可将撕纸作品分成不同的步骤图,形象地告诉幼儿如何来完成一件作品,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有步骤地来参与。

物质提供是幼儿进行纸艺活动的源泉,幼儿通过自己积累的感性经验才能在头脑中形成较牢固的表象,为进行纸艺活动打下基础。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就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牢牢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去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脑海中留下清晰丰富的印象,然后用纸艺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有一次的午餐是面条,孩子们看着端上来的面条问:“老师,今天为什么吃面啊?”佳佳说:“我知道,今天我过生日,我昨天过生日也吃的面。”“你们看,我们吃的面条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我想到将要开展的游戏活动趁机问。“白白的、细细的、一根根的。”“你过生日时吃的面条和今天的面条一样吗?”佳佳说:“不一样,我过生日时吃的面条是长长的。”“我吃过的面条是小小的、短短的。”……孩子们一个个抢着说。“面条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扁,你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面店看看那里有好多不一样的面条。”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接下来的日子每天都有孩子来告诉我他观察到的面条“粗粗的炒面”、“细细的挂面”、“圆圆的挂面”、“扁扁的刀削面”、“短短的烂糊面”等。通过观察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了“面条”,积累了“面条”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撕面条”的活动。区域活动时,我戴了一生日帽、端了一碗撕细了的长纸条来到“纸艺工坊”,细心的思思小朋友马上凑过来问:“老师,今天是不是你的生日?你是不是要吃面啊?”“是的呀!今天我生日,我想请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吃面,要做很多的面条,你愿意帮忙吗?”“我们帮老师做生日面条喽!”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撕面条活动。“生日面”在幼儿的游戏氛围中完成了,虽然幼儿撕得外形不太逼真,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但幼儿因为有了感性经验所以在撕的时候特别投入,他们会边撕边说:“这是粗粗的炒面”、“这是细细的挂面”、“我撕的是长长的面条”、“我撕的是短短的烂糊面”、“我撕的是扁扁的刀削面”等。

2.精神环境,选择趣味内容

《纲要》告诉我们,教育所探求的是如何让幼儿在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感、感官冲击、美感体验和对人格的升华作用,从而使幼儿喜欢艺术、乐于表现。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纸艺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碎纸贴“小猪的新衣”、圆形撕贴“小鱼吐泡泡”、“螃蟹爬爬”等纸艺活动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撕贴画“七彩糖果”、蔬果印章画“送给美羊羊的礼物”棉签画“羊羊的新衣”、“可爱的红萝卜”、染纸“美丽的花手帕”等等。如:我们选择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通过 “羊村过节、给羊羊换新衣”来开展棉签画“羊羊的新衣”活动,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是幼儿喜欢的、熟知的,他们对给羊羊制作新衣充满了好奇,所以能积极地参与地活动中。有的说“我要给美羊羊做一件粉色的新衣”、“我要给喜羊羊做一件蓝色的衣服”、“我要给懒羊羊做一件绿色的青草衣服”……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对这些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他们投入得快,学得也快。

3.注重语言引导,发挥创造思维

《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撕纸活动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趣味性的语言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可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可通过游戏或者故事导入,把不同形状的图案与生活中用品联系起来,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如把方形称作饼干或者花手绢,把三角形说成是围巾,把半圆形称之为扇子,通过发挥幼儿的想像力,使幼儿的创作积极性提高。在学习的氛围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

4.运用多种工具,唤发幼儿对纸艺的兴趣

幼儿运用工具的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纸艺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纸艺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纸艺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同时不同类型的纸艺作品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彩色纸条进行碎纸贴,提供各种印章蔬菜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棉签让幼儿进行棉签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小汽车让幼儿滚画、提供面巾纸让幼儿染纸等。如在碎纸贴“会跳舞的树叶宝宝”活动中,针对秋季漫天飘舞的秋叶,老师为幼儿提供剪好的有手有脚的树叶宝宝,让幼儿将各种彩色的纸条撕碎粘贴、打扮树叶宝宝。在印章画“送给美羊羊的礼物”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切好了或雕刻有简单图案的蔬果(青菜、胡萝卜、藕、菜椒、苹果、杨桃)等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纸上,就像是绽放的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再稍加卷起贴上一个蝴蝶结,一束束漂亮的捧花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美羊羊制作礼物,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再如在染纸的活动中,让幼儿在老师剪好的手帕纸蘸上颜料,幼儿很好奇颜料怎么会被纸吸走的,就不停的尝试,然后打开就变成了一块块美丽的花手帕。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纸艺活动原来就是“玩”游戏,纸艺活动是件快乐的事情。

5.采用趣味教学

小班幼儿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运用情境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导入活动,以激发幼儿参与纸艺活动的兴趣。

(一)如在撕贴画“青椒土豆丝”的开始部分,我扮演娃娃家的客人来到“娃娃家”,看到爸爸妈妈做饭时我说“我想吃青椒土豆丝”,等幼儿发现没有后,并引起了幼儿的讨论,纷纷帮我出主意。这时我再带幼儿来到“纸艺工坊”,请在该区域游戏的小朋友帮忙一起制作“青椒土豆丝”,将绿色、淡黄色的纸撕成纸条,不一会儿一碗“青椒土豆丝”就在小朋友的手中诞生了。

(二)每一次幼儿制作的纸艺活动的过程,我们都拍摄照片制作“精彩瞬间”“我的涂鸦画”,我们还将幼儿制作的纸艺作品进行美化布置在活动室,有时还引导幼儿进行再加工,如将撕纸作品“美丽的花手帕”折成扇形布置成“娃娃家的窗帘”。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纸艺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章:掌握撕纸规律,激发创新意识

撕纸作品几都是在一定的基本型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色彩的渲撕从而构成了各种不同的作品。根据撕纸的这一特点,幼儿在学习撕纸时,我们从呈现简单的基本图型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撕纸技能。

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教孩子撕纸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活动中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突破撕纸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撕纸画的基本技术简化,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以角色扮演:“撕布师傅”为主线开展的“漂亮的撕布”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用对折和浸撕的技法制作美丽的花布,还通过游戏、情景创设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学习了撕纸。

第三章: 结论

撕纸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健康成长。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快乐的创作、快乐的学习。当然撕纸活动的开展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师应制订合理目标,提供撕纸环境,选择适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撕纸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陈鹤琴教育箴言》

栏目导航

首页标题    园本课程    纸艺课程    在撕纸活动中给予幼儿更适宜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