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摘要】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游戏材料的投放也逐步展现出其重要性。游戏材料和游戏是相伴而生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符合幼儿发展的身心需求,游戏材料的有效投放对幼儿身心发展能够产生足够积极的影响。幼儿教师及幼儿园领导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未投入足够的重视,甚至对于游戏中的课程含量仍处于迷茫阶段,于是便导致了游戏化课程很难发挥其意义和作用。游戏材料的投放主要是指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使用或操作的实质物品,在具体的操作中,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材料也是游戏化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 材料投放
【正文】
引言: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游戏材料的投放也逐步展现出其重要性。游戏材料和游戏是相伴而生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符合幼儿发展的身心需求,游戏材料的有效投放对幼儿身心发展能够产生足够积极的影响。一般来说游戏材料的投放主要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丰富游戏的环节,增强游戏的效力。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的现状和意义,提出关于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的有效措施,期望能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的现状
1、对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重视度较弱
经过调查发现,尽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已经在逐步渗透至各大幼儿园,但很多幼儿园在具体执行时依旧流于表面。幼儿教师及幼儿园领导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未投入足够的重视,甚至对于游戏中的课程含量仍处于迷茫阶段,于是便导致了游戏化课程很难发挥其意义和作用,幼儿难以通过游戏化课程领悟到教师的想法,也难以体会游戏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游戏化课程结构过于简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对于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而通过游戏满足儿童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是十分明智的。幼儿对于世界的初步探索很多时候是通过幼儿园课程实现的,因此在设计游戏化课程时,不能毫无顾忌随意设置。纵观当前情况看来,很多幼儿园设置的游戏化课程结构较为简单甚至是混乱,毫无逻辑,这对于儿童基本逻辑意识的形成来说并无好处。
3、部分教师对游戏化课程的专业度不足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不断普及加快,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但就当前情况看来,很多幼儿教师对于游戏化课程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实际操作时也往往流于表面没有深层意义,再加上对于游戏化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相关培训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急需整改的方面。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教育界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即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将游戏与教学综合协调,将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融合至各类游戏中,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即课程的主体。教师为幼儿创设课程即游戏背景,幼儿在游戏中调动感知觉来感受周围,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提升肢体的协调能力。与此同时游戏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幼儿的天性,愉悦身心,展示自我;另一层面来讲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消除对于幼儿园的抵触心理。
游戏材料的投放主要是指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使用或操作的实质物品,在具体的操作中,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材料也是游戏化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对于世界的感知和探索基本都是通过实质的材料完成的。幼儿在和游戏材料的接触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和材料的互动中为培养能力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日后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材料投放的有效措施
1、分区投放游戏材料
在课程游戏化进一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材料投入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要以幼儿的当前水平和发展需求为落脚点,为幼儿提供学习、探索、发现、完善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成长。
如可将幼儿园游戏课程空间及游戏材料分为不同区域:在教室相对安静、光线充足的地方设置阅读区,提供童话书、绘本、下载好有声读物的电子设备等;在靠近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地方设置智力开发区,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智力开发,提高实操性;在后黑板、壁画等位置可以设置美术区,使幼儿能够尽情创作,同时若附近有洗漱设备,方便幼儿及时清洗颜料等残留痕迹;在水源或洗漱设备附近可以设置生活区,方便及时开展生活体验游戏如榨果汁、简单的烹饪等,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同时体验合作的快乐。
2、注重层次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游戏完成对世界的初步感知和探索,而如何通过游戏材料的有效投放实现游戏课程的价值最大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重视层次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游戏化课程的实质是幼儿的课程,因此在设计游戏化课程时也需要如同设计普通课程一样,遵循由浅入深、由简易到困难的基本规律。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专业的教育理论以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游戏课程的设置和游戏材料的投放。在初期阶段如小班阶段时,投放的材料应质地柔软、形象鲜明,而在后续阶段如中班、大班时期,材料则应当更具有可塑造性和想象空间。另外,也不能一概以年龄划分不同的材料,应具体分析每个幼儿的不同差异,投放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材料。
3、以童话情境为主,创设不同的游戏课堂情境
综合各项调查看来,童话情境最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大部分幼儿都愿意参与到童话情境的游戏课程中。因此在日常的游戏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童话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最大限度的寓教于乐。但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贴合原著,不能敷衍了事,并且尽可能探索可以用游戏材料代替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投放游戏材料,提升游戏课程的教育效率。多媒体设备也是强有力的辅助工具,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或音乐来创设完善童话情境,提升幼儿的接受度和喜爱度。
4、投放最佳适配的材料,规定使用秩序
游戏材料的投放必须与游戏背景、游戏情境、游戏环节需要等内容适配,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课程的开始就需要充分考虑寻找适配的游戏材料,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操作中不断更新,直至寻找到最佳适配的材料。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投放游戏材料的初期阶段,教师需要强调关于保护游戏材料的必要规则,对于不遵守秩序的幼儿也要进行及时的教导,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保证后续游戏课堂的安全开展和持续进行。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注意所提供游戏材料的安全性,不论何时安全一定是第一要素,不仅要保证材料外形没有尖端等伤人部分,更要关注游戏材料原材料的安全性,防止化学危害。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愈发严格,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将课程与游戏更加完美地融合起来,创设适合幼儿的游戏情境,分区投放游戏材料,使幼儿的发展需求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投放材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游戏的材料是游戏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不能随意而为,必须充分考量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并且在投放时强调规则、重视规则等等,材料既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要给足幼儿想象的空间,从而更深层次地推动幼儿的发展,为其之后的持续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春珍.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生成课程[J].好家长,2017(16).
[2]王燕飞.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和指导策略的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2010年09期.
[3]戎晖,诸葛婷,王春燕.浅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学前教育,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