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

2018/4/18 8:53:40

[摘 要]幼儿园美术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要引导幼儿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从各个角度细心观察,积累经验和素材。同时,在活动中提供多种材料和工具,从而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幼儿的作品也应给予合理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幼儿保持对美术的喜爱,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美术活动主体性生活教育

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有着不小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从自己的视角,通过动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形成对美的独特感受。

一、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及素材。

1、选择适合幼儿的环境布置。

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天性好奇,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想要去感知、去触碰,他们有着比成人更强大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为幼儿创造环境时应当从幼儿出发,选择适合幼儿的环境布置,注重色彩的搭配。活动室是幼儿每天置身最久的区域,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家,活动室的环境不会一下子改变幼儿的审美,但这些都在点点滴滴之中渗透入幼儿的眼睛,久而久之,便会对幼儿的审美产生影响。

2、从生活中的各个角度丰富视野。

当然,幼儿的观察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丰富视野。花瓣上透过阳光折射的一颗露珠,泥土边团结协作搬运食物的小小蚂蚁,甚至只是天边的一抹火烧云,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场景,对于幼儿来说,都像是突然获得甜蜜糖果的惊喜体验。听冰雪初融后潺潺流动的小溪,风雨洗礼后顽强扇动翅膀的蝴蝶,炎炎烈日下孜孜不倦歌唱的蝉鸣,带给幼儿的是如跌倒后勇敢站起的感动。有了生活中的这些积累,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便有了素材,一切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即使是再伟大的作家,如果他的生活是一张白纸,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撰写出脍炙人口文章。幼儿也是一样,如果他没有足够的积累,在他面对画纸的时候则会无从下手。相反的,如果幼儿的头脑中储存着大量的画面,这些画面越清晰,越利于幼儿从中找到灵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形、夸张和想象。除了生活实践,欣赏美的事物也能给幼儿的美术创作产生益处。

让幼儿做美术活动的小主人并不意味着教师毫无指导,在保证幼儿创意完全发挥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构图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引导。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绘画技巧在逐步地提高不在停留在单一的涂鸦上。3~6岁的幼儿在画面上想要表达的东西会更多,但在诠释物体的时候,幼儿总是用一种随机的方式将物体排列在画纸上,不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高度差距等。这就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帮助幼儿观察,例如在散步的时候,可以看到眼前的房子又高有大,远处的房子却小小的,使得幼儿有一个空间布局的概念,而不是随意地采用散点式的排列方法,无论是树木还是房子抑或是小动物全都放在同一高度、同一大小。要有个完美平衡的构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幼儿空间布局的概念,他们就会常常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汲取生活中有利于丰富他们认知的布局方式,从而将现实与想象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所有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地诠释表达出来。

二、多种材料的结合,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正确看待幼儿的模仿,从而合理选用范例。

模仿是幼儿与生具来的能力,幼儿的一切发展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然而,对于美术活动来说,模仿是一把双刃剑。许多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的时候都喜欢使用范画,范画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确立绘画的主题,另一方面却又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不错,提供范画供幼儿临摹,的确能够使幼儿的绘画在短时间内产生令人欣喜的效果,爸爸妈妈会为自己的孩子能够画出如此成果的作品而感到骄傲,但是,长此以往,幼儿对于事物的认知便会形成思维定势,小白兔永远抱着一根胡萝卜,太阳永远在画纸的角落露出四分之一的笑脸,小青蛙永远是蹲着准备起跳的姿势,这在幼儿的绘画创作中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是否要使用范画?又应如何使用呢?好的范画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从中找到灵感,从而拓宽思维,另一方面又能让毫无经验的幼儿吸取范画的构图方式及色彩搭配。基于这两点,要让范画真正发挥其作用,首先,教师提供的范画一定是要有美感的,幼儿对于美的分辨能力并不太强,只有优秀的范画才能给予幼儿正面的示范。其次,现代社会的美术形式多样,富于创造,但是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他们理解,因此,范画的选择也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理解和接受。做到这两点还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求我们老师时时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生活中、电视中、网络中,多多积累素材,将贴近幼儿生活的画面收集起来,开展美术活动的时候,教师就能整理出相关画面,以欣赏的方式展示给幼儿。多样化的范例能够让幼儿对于事物的形态有个整体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一种姿态,知道原来花朵也可以是黄色的、紫色的,也有像蝴蝶一样的花、像羽毛般轻盈绒毛的花朵,而不是落笔就画出中间一个圆圆花蕊,周围五片花瓣的大红花这样的单一形态。在当今时代,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甚至可以说是家庭中最首要的重点环节之一,父母越来越愿意带着孩子出去旅游,看看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看看大自然孕育出的美妙场景,在幼儿的记忆深处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但当绘画主题确立的时候,幼儿并不能一下子唤醒相关的记忆,这个时候,多样化的范例就能打开幼儿记忆大门的锁,再加上幼儿独有的想象力,一幅真正属于孩子的创作就此产生!

2、提供合适的、多样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从而促进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中的美术活动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小朋友们听到要开展美术活动的时候,眼里个个都放着光芒。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那么喜欢美术活动呢?美术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来说,更具有自由性,不受局限,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孩子的画和婴儿的哭是一样的,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孩子不能用充分的语言来表达,更不能通过文字书写来描述,绘画就是幼儿表达自己看法、讲述自己感受和发现的最直接方式。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的时候,教师必须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他们随处可见、具有相关经验的内容。再通过引导以及范例的启发,幼儿们的讨论就是无限想象碰撞出的火花,孩子们都能在讨论中产生许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使得创作材料更丰富。同时,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也非常重要。例如:绘画可以不只停留在最基础的画纸和蜡笔上,教师也可以提供彩笔、水粉颜料、墨汁等,在幼儿的世界中,材料与材料之间也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那么幼儿呈现出来的作品将不会只是单一的蜡笔画而已了。但保证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教师提供的工具种类越多越好,这只会使得幼儿眼花缭乱,无法选择出最时候的工具,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了。只有提供有利于本次活动的工具和材料,才能让幼儿的选择更利于他们创作。

三、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幼儿对于美术的兴趣。

当然,并不是幼儿作品完成了美术活动就结束了,倾听幼儿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很重要。

1、从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评价,对于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

对于成人来说,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可能会从色彩搭配是否协调,布局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完美等方面来判断,但在幼儿的作品中,蕴含的是他们兴趣和心情的表达,不要担心孩子微小的笔触,那可能是其追求完美的性格导致,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地陪伴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欣赏作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并且及时地给予表扬。

2、对于不足之处要用诚恳的态度、建议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幼儿作品中不尽如人意的部分,教师要尽可能地不使用打击幼儿的话语,而应当鼓励他们勇敢地拿起画笔,画任何他们想画的东西,采用具体明了的建议方式,让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中有着许多特别之处,但是如果可以在某些方面进行小小的调整,那么就会获得更棒的效果。长此以往,幼儿便会不断地对自己在美术方面产生自信,循序渐进,保持对美术的热衷。

幼儿美术活动是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的,它是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途径,更加强调了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获得的真实体验,一切从生活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生活,这样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栏目导航

时间:2020-09-11 16:38:00    来源: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
首页标题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