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幼儿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幼儿园里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患儿常表现为口腔疱疹、发热及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可伴有腹痛、腹泻、头痛不适等症状。
绝大多数手足口病都是轻症,它和感冒一样,属于自限性疾病,熬过一段就好了。然后,手足口重症病例(如脑水肿、神经病原性休克、肺出血,严重时致死)发病率在0.3%左右,还在持续下降中,可以说概率非常低。即使患了手足口重症,也能够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预防接种
推荐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越早接种越好,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 5 岁以上儿童,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 EV71 疫苗。EV71疫苗的副作用,主要是局部红斑、局部硬结和疼痛,部分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总的来说,EV71疫苗安全性好,可以接受。
打了疫苗还会中招吗?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但并不能100%避免感染。这得从手足口的发病原理说起。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出疹性疾病,其病原多达几十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EV71,其中,重症手足口基本都是由EV71引起的。我们常说的手足口疫苗就是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它对这一类病毒有四成左右的保护率,还能显著降低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概率,所以推荐带孩子尽早接种。但是有一说一,对于其它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目前的疫苗是没有防护作用的。
一旦患病,要直接送医院吗?
手足口病,若没有并发症,可在一周左右自行痊愈,爸爸妈妈只注意做好居家护理即可。若有并发症时,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密切观察病情。
出现以下五种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让医生帮助判断病情:
1、 高热持续不退(体温在39℃以上,服退烧药后体温下降不明显);
2、精神差,嗜睡,昏迷、烦躁不安等精神状况改变;
3、肢体抖动,瘫痪,抽搐;
4、循环系统出现问题,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等;
5、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如呼吸困难,口唇发青等;
手足口病的病程
了解手足口发病的一般过程:
潜伏期3-7天;
发热、腹痛、肌肉酸痛、咽痛、头痛等伴随症状出现;
2-4天后出现口周及口腔内疱疹和手、足、臀部典型皮疹;
1-2周后痊愈。
做好卫生防护,降低感染几率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及时认真洗手。
接触口鼻/做饭吃东西前,接触患病宝宝后/上厕所/打喷嚏/更换尿片后都要认真洗手。
2、适龄及时接种疫苗。
3、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与患者有亲密接触,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个人物品等。
4、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与患病宝宝有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