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周:纠正孩子咬指甲习惯的心理对策

纠正孩子咬指甲习惯的心理对策

吸吮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婴儿吸吮手指是正常现象,37岁的孩子仍然经常吃手指、咬指甲,就是一个习惯问题了,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真实案例:

小玲今7岁,原先活泼开朗,十分可爱。自从爸爸妈妈因为第三者经常吵架、打架,小玲就变了。一开始她吓得直哭,可没有人理会她。后来,父母吵架的时候她不哭了,独自钻到桌子底下,楞楞地坐着,不停地咬手指,把指甲咬得都出了血。现在的小玲,说话时怯生生的,一双小手伸出来,指甲陷在了肉里,个个指头都是光秃秃的,让人看着心疼啊!在学校里,小玲也是经常一个人呆着,做作业的时候会咬铅笔头。妈妈说我们制止、惩罚过她,在她手指上涂黄连水,但没有用

1:孩子为什么会咬自己的指甲?

孩子咬手指、指甲常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焦虑的发生,家庭变故,受到父母责骂或惩罚等。

成年人在心情烦躁、紧张不安时,懂得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紧张情绪,孩子却做不到,他们无法用语言来正确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于是,一些内向、敏感的孩子在心理不安、不满、紧张的时候,常以吃手指、咬指甲等方式来平稳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习惯,看电视、听故事、想事情的时候,也会咬指甲。案例中的小玲就是这样,当父母之间发生争吵时,无助的小玲只好躲在桌子底下,咬自己的手指。

手指上带有细菌、病毒、铅等有害物质,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很不卫生,还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不利,需要及早纠正。

2:如何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不良习惯?

1:了解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孩子的感受得不到关注时,就会感到饥饿、孤寂、恐惧、软弱无这时,咬手指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因为咬手指带来的肉体疼痛的感觉可以暂时忘掉心里的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手指出现状况,如咬到出血,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向父母表我的心在流

在小玲的心里,咬指甲是内心痛苦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表达,而不是必须要消灭的坏习惯。父母能感觉到孩子内心的想法,不再苛责他,是走向成功治疗的第一步。

2:不要让孩子承受重担

孩子常常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和表现者。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咬指甲、不停地吃东西、发脾气、说谎等问题时,如想不出自己还能怎么,不妨先静下心来,关注一下家庭关系,夫妻沟通,很可能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临床治疗中也发现,治疗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从父母开始。如果父母不静下心来处理自己的心理和家庭关系,只是对孩子一味惩罚、斥责,可能令孩子的心理承受更多的痛苦。

父母接受心理治疗,解决夫妻之间的情感问题,给孩子一个和谐快乐的家,这才是孩子转变的关键。

3:给孩子一保暖

爱咬手指甲的孩子内心不安,存在焦虑、抑郁、自卑、敌对等倾向,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温暖。听起来似乎孩子是需要生活保暖里,事实也的确如此。父母应当尽量抽时间多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多进行肌肤间的接触,陪孩子做游戏、睡觉,使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玩耍,给孩 安排一些健康向上、快乐活泼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的手不闲着。有条件的话,带孩子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辅导。有了爱的温暖,孩子的不良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栏目导航

时间:2022-02-18 09:05:00    来源: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
首页标题    第2周:纠正孩子咬指甲习惯的心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