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习俗有很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然不同,但赛龙舟、吃粽子各地都是相同的。

端午的由来:

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大家最熟知的就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发展成粽子。

端午习俗:

1、插艾草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2、赛龙舟

赛龙舟历史悠久,到唐宋时特别盛行,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的活动。后传出国外,深受国外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3、佩香囊

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香囊在古代还作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

4、喝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5、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又等。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端午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让人们在每年的端午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意识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栏目导航

时间:2022-05-29 17:46:59    来源: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
首页标题    第十六周:端午习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