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 温馨提示《关注中班孩子的敏感期》

关注中班孩子的敏感期

 

1.社会规范敏感期 2岁半-4岁

特点: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帮助孩子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并和他人轻松交往。

建议:和更多的孩子接触。一般2岁半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准备送入园了,幼儿园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

2.空间的敏感期 3-4岁

特点: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

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孩子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3.色彩敏感期 3-4岁

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

4.逻辑思维敏感期 3-4岁

特点: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一次地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建议: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

5.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 3-4岁

特点: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尽量不要打扰孩子。

6.藏、占有敏感期 3-4岁

特点: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7.执拗的敏感期 3-4岁

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一样,这个敏感期对家长比较挑战!

特点:3岁至4岁的孩子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岁就提前进入这一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孩子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孩子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孩子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建议:解决孩子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的技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要注意的是,孩子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他会不安、哭闹,随着自我的逐渐形成,他将这一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才开始变得执拗、不妥协。

8.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3岁半-4岁半

特点: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厕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黄渍;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就必须拿着;红灯亮了,即使马路上一辆车、一个人没有也不能过马路,已经过了必须退回来,退回来也不行,谁叫你这样做了!

建议:依然是尊重孩子。这时不要在意孩子一定要吃一整个饼子是否能吃完等等,孩子的问题不要扩大化,在什么时间只针对什么事。

9.诅咒的敏感期 3-5岁

特点:“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建议: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10.打听出生敏感期 4-5岁

特点: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

建议: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11.人际关系敏感期 4岁半-6岁

特点: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建议:家长可以给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不过身教大于言传。

12.婚姻敏感期 4-5岁

特点: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建议:无论孩子想结多少次婚,喜欢多少朋友,家长都一定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13.审美敏感期 5-7岁

特点: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建议: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14.身份确认敏感期 4-5岁

特点: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建议: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会很感兴趣,说不定你就培养出一个著名演艺家呢!

15.性别敏感期 4-5岁

特点:大概4岁左右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建议: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16.数学概念敏感期 4岁半-7岁

特点: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量、数字配上对。

建议: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这时可以让孩子帮助家里买一些日用品,通过花钱锻炼数字能力及经济管理能力。

17.认字敏感期 5-7岁

特点: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我们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

建议: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18.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4-7岁

特点:这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建议: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了。

19.延续婚姻敏感期 5-6岁

特点: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

建议: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栏目导航

时间:2023-03-05 12:21:58    来源: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
首页标题    第五周 温馨提示《关注中班孩子的敏感期》